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答疑 > 正文

字体答疑

可字的草书怎么写(山字草书怎么写)

爱字体JH2023-02-06字体答疑2
本文目录可字的草书怎么写,山字草书怎么写?如何使草书不油滑?硬笔行书中的看字如何写好看?兵怎么写好看?娆字草书怎么写才好看?可字的草书怎么写,山字草书怎么写?“山”的草书写法有个演变过程。早期的“山”
本文目录

可字的草书怎么写,山字草书怎么写?

“山”的草书写法有个演变过程。

可字的草书怎么写(山字草书怎么写)

早期的“山”,和隶书、楷书的写法一样,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凵”。如王羲之在《十七帖》中的写法:

后来古人写着写着,感觉先写“L”、再写“丷”更顺手。如在隋朝就出现了这种写法:

以后就沿袭了这种写法,下面是张旭的写法:

再来看怀素的“山”:

下面的黄庭坚的“山”,是不是像一座山?

文徵明的“山”,看,最后一笔多妖娆。

王铎的“山”,看山不是山。

祝允明的“山”,也太敷衍了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如何使草书不油滑?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如何使草书不油滑?”这个问题提的好,也是我们写草书当中最容易犯忌的地方,因为草书要写的快,行笔快了之后,笔画的变化往往我们就很难驾驭了,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油滑”的毛病。

什么叫油滑?就是说看起来写得很热闹,写得很流畅,但是这些笔画里边没有任何艺术的感染力,所以就流于形式,给人感觉是徒有形式而没有质感的的感觉。“油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写的很熟练,但是毫无生气,毫无内在的美感。“油滑”也是对艺术感染力或者书法造诣很肤浅的一种指责。

孙过庭《书谱》中的笔法,变化多样,而用笔从容,重点看看笔画的转折交代处

如果把书法写到没有美感没有生气,那这不就死了吗?不光是草书会产生油滑的毛病。楷书、行书,甚至篆书、隶书都会犯油滑的毛病,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艺术上的问题。

但是唯独草书油滑的毛病是比较难以克服的,昨天我就回答了一个问题,题主的提问是我写了两个草书作品,看看哪一个艺术性好一点,我的回答是:没有一个作品是艺术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这两个作品,确确实实犯的毛病就是油滑,而且还有很多的草书写法上的错误,哪来艺术性呢?

草书油滑的毛病主要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

1.对草字的草法不够熟练

2.对笔法的研究浮于表面。

3.提按方法不对,章法布局落入俗套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防止写草书的时候不要太油滑。

首先,对草书的草法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这个认识不正确或者是不太熟练,匆匆忙忙写出来的就容易流于形式,因为草书它在点画之间,变化就非常丰富了,比如说“知”和“去”字在草书里边稍不加注意,你就会把“知”字写成了“去”字。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就不一一的举例了。

《草书歌诀》里面都说的非常清楚,也非常多。

《草书歌诀》既是很好的规范草书,又是一些草书的技巧,值得我们去学习

例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总而言之,把每一个字的草法一定要记熟,特别是一些区别不是很明显的地方和容易混淆的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记熟。

只有记得清楚,我们才能把这个字写正确,不至于把草书给写错了。

但是最忌讳的也就在这里,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字都记得很清楚,这个当然不错,但是我们切切不要忘记了,草书的笔画也是非常有艺术性的,艺术性在哪里?就在它的笔画结构里边,这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所有的书法,它的笔画的结构一定是非常清楚的,也是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的,说它清楚,就在于每一个笔画它都有起、笔行、笔收笔,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特点,那么,我们写好草书的笔画应该就没有问题。

怀素《论书帖》中“自风废近”四字,有断有连,若徐若迟,从容镇定,举重若轻

可是问题恰恰也就在这里,我们写草书的时候,很多的朋友们喜欢写快一点,认为草书就要快,不快还叫什么草书?所以,在快的过程当中,忘记了对笔画结构的表达。也就是草书里边经常说的笔画之间的关系,忘记了应该是起笔、行笔、收笔都没有变化的,而把一个笔画看成了一个线条,这样就忽视了笔画本身的结构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笔画模糊的概念,所以很多人就容易上这个“当”,就是把笔法看作线条。尤其是草书,它的线条拉的比较长,几个字都串一块,有时候几个字都是一笔写成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很多的人用笔太油滑,因为这样好玩啊。

笔画转折处的开合,是草书的绝妙之处,如果没有开合,那就容易“油滑”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写草书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的地方,恰恰就是点画之间或者说一笔一画之间本身的结构关系:就是起笔、行笔、收笔,这是一个完整的笔画结构。

草书和行书和其他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点画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也就是上一个笔画的收笔部位刚一出来,马上就接着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笔连起来了。这种连接甚至于有时候都不太容易分出它的层次来,但是你一定不要放过笔画之间的连接关系,我们把这个连接关系叫做“接笔”关系。

王铎背临王羲之《蔡家帖》和《散势帖》二帖,看看他的每一个笔画,是不是变化很丰富

就是在草书的上一个笔画收笔部位和下一个笔画连接的这个点这个连接点上,我们一定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如果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也就是把草书每一个字的结构掌握好了,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和每一个笔画之间的结构,掌握好一个字的结构就掌握好了,几个字连起来的这样一个整体的节奏我们也就掌握好了。这样,我们写起来就会不慌不忙从容镇定,然后,写出来的笔画自然就会产生节奏感,不至于太过于的概念化和油滑了。

孙过庭《书谱》中一气呵成的“孙过庭”三个字

具体的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要注意练字的时候把握好节奏的快和慢。

起草书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越慢越好,快有快的道理,慢有慢的道理。

例如怀素的《自叙帖》绝对不是很慢写出来的,但是《论书帖》也绝对不是疾风骤雨式的笔法写出来的。

所以,草书作品各有各的妙处,可以快,可以慢,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不要一概追求快和慢的表面效果。

但是我们学习草书字帖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分寸,那就是把笔画一定要写到家。

要把笔画写到家,就要把草书的规律掌握到手,这个规律跟所有书法字体的规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前面我们已经多次都讲过了,它就是起笔、行笔、收笔,没有别的。

所以有人说,草书也要当做楷书来写,这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是一个比喻,是为了让我们写草书的时候,要有一些从容和镇定,不要慌,不要忙。我们仔细的看草书字帖的每一个笔画,如果准确的把它写下去,还是能够写出草的效果来的,不必一定要写得非常的快,当我们熟练的时候,我们自然可以写快,我们如果熟练地掌握了每一个字的规律,每一个笔法的规律,那我们下笔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就会完全的消灭概念性的写过去的不良习惯,那种模模糊糊写过去不严谨态度,或者纯粹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写不负责任精神,这些种种不良习惯,都是因为没有吃透草书的基本的笔法,也没有吃透草书的精神,所以你写出的草书就没有什么趣味,而且流于形式,给人感觉好像很熟练,其实索然无味,这就是油滑的具体表现。

怀素《论书帖》中“何”字的笔势“下垂”,“而”字的横竖弯“方势”,而笔意都要篆书的味道,也就是“笔意”

为什么后人评价草书的时候,一定要归到“有传统”三个字呢?就是因为它虽然有变化,但是它的笔法的规律,它的结构的规律以及它的章法的规律,是没是完全符合美学规律的,只要符合美学规律,你怎么写它都是对的。

我们前面说的把笔法当做线条来写,这是一种误导,因此我们很多人写的草书之所以油滑,你仔细的分析分析,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非常的单调的,没有任何弹性,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弹性没有变化,就是死气沉沉,就是僵硬的,僵直的,像铁丝框框起来一样的笔画,这样的笔法是没有味道的,所谓的味道就是要有回味的余地,就是要一唱三叹艺术感染力,而优秀的书法作品他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要把这一点做到,我们一定要在练习的时候,不慌不忙从容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基本规律,就是怎么起笔,怎么行笔,他怎么收笔。

然后,我们还要做到每一个笔画要有法度,要有意态,要有笔势,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写出来的草书你想写油滑都油滑不了了。因为这是你心中健全了草书的美学的基本规律了,他时时会提醒你缺少什么,多余了什么,没有什么,还需要怎么样去加强和改善。

而且草书长时间“油滑”的毛病,就是从来对自己不去改善,从来都是一贯坚持一种方法,固步自封,自我束缚。因为他心中没有建立那些基本的规则和基本的美学的原理,这样,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那么写出来当然就是索然无味的东西了。

硬笔行书中的看字如何写好看?

要想写好行书中的“看”最好先临摹一下毛笔书法中的看字,然后在临摹硬笔学习行书“看”字。

沈鸿根的行书“看”字

司马颜的行书“看”字

顾中安楷书“看”字

卢中南楷书“看”字

荆霄鹏楷书和行楷“看”字

田英章楷书“看”字。

一下为毛笔书法“看”字。

翰墨书道认为要想写好每一个字都离不开临摹经典碑帖,硬笔书法也最好能够临摹一定时间的毛笔书法,这样更容易理解硬笔书法中每个字和点画的造型之源。特别是书法技法方面的东西,一定要掌握。我们看这些大嘎的硬笔书法字,都是以毛笔书法的笔法结构来处理硬笔书法的点画和结构的。

至于怎么写硬笔行书“看”字呢?我们这里所举到范字,具够我们临摹参考了。

我比较喜欢米芾的这个“看”字。

米芾的“看”字非常生动,有姿态。整体取上左下右欹侧险险势,字形也比较挺拔。整体布白处理上疏下密,给人一种登高仰望之意趣。

(唐伯虎)

唐伯虎的看字写的比较有特色,就是上三画好竖撇不做穿越处理,给人看之似乎是三字,这种写法,不是唐伯虎独有。这样的处理,给人一种新的面貌。上部横画左放右抑。下部“目”字偏右,“目”字中部短横的处理有非常有匠心。第一个短横与左竖画游离,下短横则左右穿插粘连。这使得“目”部内的空间处理非常生动活泼,没有那种死板的气息。如果把它写成印刷体字,如现在我们看到“目”字,在书法中就会显得闭塞沉闷。唐伯虎的留白处理,使得整个字形生动起来。而且一点一画都显得变化多姿。

米芾

郑板桥这个“看”字写得也非常有个性。不过,和其他书法家的写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左放右抑。左疏右密,几乎点画都集中在字的右半部。这种处理非常经典。我们知道,“看”字可以看着是一个对称的字形,如何决定的对称化了势必会呆板起来。所以有智慧的书法家都毫无列外打破了常规,处理成了不对称的处理。这一点在郑板桥的“看”字甚至有些夸张。

如王铎草书“看”字,写得也是别具特色。但在疏密处理上仍然是把左则疏右侧密为基本原则的。只不过采取的了斜势而已,就是以长撇为界,左疏右密。

王铎

我们在看看经典书法家写得“看”字是否都非常精彩呢?

兵怎么写好看?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一个兵字怎么写才好看,就像兵不厌诈一样,方法很多,关键是效果怎么样?这其实涉及到写每个汉字,怎么写才耐看的问题。

咱们中国的汉字,取象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因有阴阳变化,而具有形势神态。理想的写字过程就是把字还原成自然万物形势神态的过程。

做到这点写好字,有必要考虑几个基本问题:如何做好写字前的思想准备,如何下笔,如何运笔,如何行笔,如何转换字和笔画。

——准备

写字之前凝神、静思、放松。“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写字时,先要静坐,清心,聚神,根据所写内容,确立风格,谋篇构势,不能迫于事、分于心,这样才可能写好字。

——下笔

下笔要用力果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书写落笔时要果断用力,这样笔画才会有立体感,如人肌肤,丰满美丽。

——行笔

#速度要求

笔画运行要中锋储力,有快有慢的速度变化。蔡文姬有言:“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快速运笔,主要用在点画、短撇画、向右下方的捺笔波画,又可用在竖画之后的上挑钩。中速运笔,主要用在长撇和挑笔(如提手旁的挑笔)。慢速运笔,主要用在行笔转换的时候。

#笔画要求

字的笔画要藏头护尾。所谓“藏头护尾,力在其中”“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藏头是笔毫逆入藏锋,欲左先右,欲下先上行笔,而后顺势按在纸上,使笔的中心部分笔锋,常在所写笔画轨迹的中间运行,即中锋运笔。护尾是笔画写到势尽时,回锋用力收笔。

#转换

行笔转换做到字字转换、笔笔衔接要随势而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随着笔画运行的形势书写,不可着意断势、起势。

——好字的基本标准

体现自然意象。要尽可能让写的笔画、字表现出的自然意象(参见图示各相同字的写法):坐的走的,飞的舞的,往的来的,卧的起的,愁的喜的,如虫吃树叶,如利剑长矛,如强弓硬矢,如水火,如云雾,如日月。如此才有气象有看头,才可称之为书法。

附兵字的写法: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TrdGXZmHZmTIAcfa1RKQg

娆字草书怎么写才好看?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娆这个字可以拆分为女旁加尧,因此只要写好这两个部分,然后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一,女旁

女旁的写法大致只有一种,也很好写,以“好”这个字为例,米芾是这样写的:

二,尧字

尧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查草书字典,大体可归纳以下3种写法:

其实第1种可以算作行书的写法,第2种和第3种算是草书的写法。

在后面两种写法中,又以第2种比较简洁容易识读。我们今天写的简化字“尧”,大概是从这个字楷化而成的。

所以,我推荐写“尧”用这种写法:

如果加上女旁,大概会是这个样子: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这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