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字体 > 字体百科 > 正文

字体百科

文征明书法_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爱字体2023-06-30字体百科0
本文目录文征明书法,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学硬笔从文征明千字文入手可以吗?米芾和文征明谁厉害?我孩子四年级了?中国四大书法家是哪几个?文征明书法,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本文目录

文征明书法,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处于最挺尖的一类书法大家,书圣王羲之是大家公认的,后面最好承袭他风格的大家是赵孟頫,但可能是受时代命运的限制他也只能说是只学到形而并没有学到神,赵的大楷天下无双,但行草却只能说是太过优美,缺少了自然与随性,即使是与同期好友鲜于枢比都显逊色。看得出来,他虽也是性情中人,无奈不得不压抑这份天性,纵使十倍努力,与羲之的神来之笔,依然还是相差一筹……文征明与赵孟頫相比楷书的话,赵9.5分,文9分,但要是比行书这是文9.8分,赵9分。文征明有如此功力很大原因是他活的时间很长,八十九岁了依然可以泼墨挥毫,可以看出他的字前期也是有学二王与赵孟頫,但后期很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即使是用自己的风格临兰亭序也只是逊色半分,所缺少的不是技法也不是性情,而是那一杯恰到好处的酒,羲之自己在清醒状态下都无法复制的兰亭是真正的神之一技,在清醒状态下能与之一较的只有赵孟頫与文征明(可以先看看他们两人所临的兰亭),而赵是临摹并不是真正自己的风格,文则敢用自己的方式重新COVER,真的是要点个赞。

文征明书法_文征明在中国书法史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总之,在我看来文征明是书圣之后行书第一人,想要将中华书法文化真正发扬光大之士,一定要先学习文的行书,真正融会贯通之后,再更近一步自成一家,让世界能真正领略到书法之美,同时也一并领略到什么叫放浪形骸于天地间的大气!

学硬笔从文征明千字文入手可以吗?

学硬笔完全可以从文征明《千字文》入手,但是,需要一个前提:你的楷书规范字书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否则,一开始就从《千字文》学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理由如下:

一、文征明的小楷《千字文》非规范楷书

文征明的小楷《千字文》并非法度严谨的楷书,其严格来说应该属于行楷的范畴中,因此,若是学习楷书用此文对于楷书笔法方面的学习会比较困难,建议:若是初学楷书想从古人碑帖入手可以选择“魏碑”或:“唐楷”为佳。

二、初学楷书“笔法”是个关键

书法由三个要素组合而成,分别为:笔法、笔势和笔意。

笔法和笔势是属于技巧方面的内容,这点正是初学者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在法度严谨的范帖中对于笔画、偏旁部首、结构以及章法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并举例进行消化练习,而《千字文》明显没有这个成系统的学习功能。

总之,不太建议初学者从文征明《千字文》入手,但是,一旦你打下了楷书的基础且很喜欢文征明的《千字文》书风,那个时候就可以入手学习了,因为有了基础你在学习中会对比会吸收其帖所长融入你个人的书写中,这正是书法学习的一个正确的方向。

米芾和文征明谁厉害?

米芾名气更大些,因为米芾行为举止言谈怪异,拜石头尊为兄,当面拿走皇帝的砚台,留下很多趣事。文征明低调内敛,官场不得志,但书法功力是真好!小楷独步古今,行书草书也是一绝。至于他俩谁厉害?

从名气上说,米芾厉害!从书法成就,文征明厉害!

我孩子四年级了?

面对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群体,无论是公办学校,或是私立的书法培训班,作为担任专业课的书法老师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小学生练字的目的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学以致用? 这个课题非常值得研究,遗憾的是,在当今书法教学领域,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很多书法老师依然在教授小学生怎么用力顿笔、回锋……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觉得,小学生练习硬笔字,主要是为了平时抄写作业,目标是〈用〉,而不是为了专门研究硬笔书法去参加比赛获奖,单纯的为了〈看)……

基于此,我把实用书写技法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专门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我办书法班多年,一直专门教授〈实用型硬笔字及其书写技法〉,不教艺术化的那种硬笔字(像美术字写法)。十年间,没有一位学生和家长提出质疑认为我做的不对,反而,都非常赞同我的教学理念与作法是正确的。

大家不妨问一下小学生及其家长: 你想学哪种硬笔字? 听他们怎么说。

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书法班练字,办完入学手续就走了,根本不问老师教的是哪种字体? 因为他们不懂。但是,身为从事专业教学的书法老师,不能装糊涂吧?也可能老师本身真的就不懂……

请大家注意,我说的是教学理念与科学方法,不是让学生练老师的字体。比如,我教学中临摹范本选的是毛笔小楷钟绍京《灵飞经》。如图:

大家知道,古帖中多数是繁体字,显然,对于小学生来讲,尤其在字法上训练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怎么办呢?为了搭建一个过渡性的桥梁,我采取了繁变简的译制法,重点将原帖中毛笔繁体字改写成现代硬笔简化字,同时,对一些特殊的笔法动作做了适当的技术处理,例如: 横画,借鉴了文徵明的写法,一划而过。

除此之外,凡是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只需适度提按、停驻,不要刻意顿笔、回锋,强调笔断意连、呼应顾盼、一气呵成,尤其注重行笔节奏与速度快捷流畅……使它最大限度的释放实用书写性这个功能,符合小学生的手法习惯,尽量接近日常应用的状态。不然的话,若是按原帖练习,小学生练不了。这样,等于打通了〈古法毛笔书写→现代硬笔书写〉之间的脉络。

尽管我的书写技艺水平不高,但是,我的出发点是力求技法对、路子正,写得好、写得快、平时用。实验证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如图:

△图中左边是原帖,右边是译制的新帖

要想把字写得好,科学训练是法宝。掌握《潘氏摹临法》,轻松愉快学书法……这是我多年从事书法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

实验证明,想彻底改变以往写字好的状况,其实很简单。只需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

①矫正执笔姿势→②规范笔法动作→③掌握结字法则→④科学临摹范本→⑤模拟实际应用

上述所列科目,是基本训练程序。意思是说,必须按照〈技法训练操作规程〉一步一步的练。单纯的照着字帖写是绝对不行的!

家长们请注意,硬笔字分实用类、艺术类。简单的说,实用类硬笔字,就是平时使用的,专门用于抄文稿、写作业的字体,笔画中没有刻意顿笔、回锋,笔法动作干净利落,书写速度比较快……如图:

艺术类硬笔字,是完全模拟毛笔字棱角分明特点的写法……名家硬笔字帖,网上的硬笔书法教学示范讲解,99%都属于艺术类的,特别强调顿笔、回锋,写一画停一下,笔法动作不流畅,书写速度特别慢,只要是一快就变形,笔画生硬,字形呆板……只能参加展览比赛,平时根本用不上。小学生千万不要学这种,白费工夫。如图:

正确的执笔姿势、规范的指法动作,是写得好、写得快的前提条件。如图:

选择合适的范本,科学临摹,对掌握正确的书写技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如图:

正规系统的训练套路,是获得理想效果、提高效率、缩短周期的保障措施。如图: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局部举例),仅供参考。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小视频可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中国四大书法家是哪几个?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誉为四大书法家。他们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非常有名。

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也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非常善书法,为了区别开又称欧阳询为“大欧”。他的楷书字体俊美工整,成为后来学习书法者经常模仿的对象。

代表作品有《梦奠帖》、《千字文》《卜商帖》、《张翰帖》等。《梦奠帖》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出欧书的特点。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作品笔法森严,有力瘦硬,骨骼嶙峋,端庄工稳,笔力内敛,技巧娴熟,显示出一股从容与练达,可说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至今都是楷书中的经典。 碑立于贞观六年。欧阳询的一生跨越了三个朝代,少年时处于南北朝,青年时处于隋朝,老年时处于唐朝初期。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摆脱了中国书法的秀雅,创立了一种浑厚饱满的书体,字体写的浑厚饱满,气势大方。

颜真卿的字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字被世人并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字体方中见圆、浑厚强劲,既大气磅礴又稳如泰山,极具盛唐气象。

代表作品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颜真卿在唐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和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他的字体和其他唐楷名家最大的区别就是骨力,给人硬朗的感觉,笔画非常放纵,柳体是一个很特殊的字体,非常的适合碑刻,再石碑上看就是完美的美术字,劲瘦、美丽,但是这种笔法再书写的时候不太容易。

代表作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行书《蒙诏帖》,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作品特点严谨,瘦劲。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有皇族的血脉,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他的赵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代表作品有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卷、《秋郊饮马》卷,《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等。赵孟頫书法和绘画成就很高,名满天下,对后世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