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致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建站 > 正文

建站

莱芜seo(济莱协作区诚可鉴)

术致建站2023-01-01建站615
2013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提出立足于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启动建设济南莱芜协作区。济莱协作区的推进建设不仅有力

2013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动员会,提出拓展省会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莱芜优化结构、壮大实力,启动济南-莱芜合作区建设。济莱合作区的推进和建设,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济莱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而且改善了整体发展环境,为济莱各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莱芜seo(济莱协作区诚可鉴)

政策部署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省会城市群和冀莱合作区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16年7月,经南安市、莱芜市政府同意,济莱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济莱合作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与规划纲要一起印发的还有近期吉莱合作区建设工作的重点

科学规划,努力建设“省会副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了合作区“一轴多点”的发展框架,即:,以济莱两市主城区为轴线两端,依托济莱与省道之间的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济莱城际铁路,建设济彰莱芜城市发展轴线和空间扩展轴线,提高省会的带动辐射能力,建设莱芜副中心。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内涵发展,加快核心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优化提炼城市北翼镇和雪野,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打造集来为一体的新兴发展空间;拓展和强化城市南翼的钢铁城区域,打造积极融入区域周边环境发展的核心载体

随着城市化的大发展,两市在交通城市化方面成为“一城”

,《规划纲要》提出在吉莱两市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在铁路方面,我们将尽快开工建设济莱城际铁路,力争2023年通车。

在文化旅游方面,《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鲁中地标性景观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区为目标,统筹规划,济南南部和莱芜北部山区同步开发、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以雪野湖为核心的区域性复合生态休闲经济区

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规划纲要》提出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异地两市儿童接种;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将探索制定统一规范的劳动就业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基来合作区五年一体化道路打破了观念和政策壁垒,加快了建设,在电信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户籍、交通等领域2013年,两地交通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济南至莱芜城际巴士于2014年正式开通,为解决同一城市的通信问题

在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后,取消了两地之间的长途电话费和漫游费,2015年,济莱实现跨区域“户籍移民一站式安置”

作为全省第一个跨区域的五年规划,济莱合作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于2016年发布实施。未来,冀莱合作区将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主引擎

2017年,冀莱高铁提速,建筑业的距离越来越近。2023年通车后,两地将在20分钟内直达,莱芜将完全融入济南半小时的生活圈

莱芜融入济南将有助于山东的转型

2018年国庆前夕,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通知称,《济南市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规划》提出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实施规划中,要求莱芜布局航空航天服务等未来产业,拓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新冶金材料和全球旅游,改造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建设高端钢铁精密深加工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国家级衰退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进入济南不仅可以为莱芜脆弱的经济注入动力,也有助于提高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主导地位和辐射能力,最终助力山东省新老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建设,济莱联合建立了物流发展联盟、旅游发展联盟、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以及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农产品加工、旅游、金融深化

莱芜启动吉莱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示范园建设,加强与济南相关产业对接合作和转移承接;深化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的合作。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移中心已投入运行。莱芜在济南高新区建设了研发基地,推动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项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齐鲁证券、交通银行等驻莱芜金融机构已在莱芜设立分支机构,济莱本地结算系统正在加快

随着济莱合作区建设的加快,一体化、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效应”日益明显,莱芜的发展空间大大拓展。济莱合作区正在成为莱芜市吸收和聚集优质资源要素、创造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高水平平台